国企带镇村:激活乡村共富“新引擎”—汉阴县以创新模式绘就集体经济振兴画卷
在秦巴腹地的新引擎汉阴县,曾面临着县域经济发展难、国企扶贫资产管护难、村激村共创新村集体经济壮大难、活乡绘集农户稳定增收难等诸多困境。富汉为打破这些枷锁,阴县一场以“国企带镇村”为核心的模式经济变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。在这一创新模式的体经生动实践中,汉阴县正以国企力量为笔,济振卷以乡村资源为墨,兴画在秦巴山区勾勒出一幅村强民富的新引擎壮美画卷。
茶香漫山:从“零散种植”到“全链共兴”的国企蝶变之路
在漩涡镇大涨河村的千亩茶园里,茶农们正忙着采摘春茶,村激村共创新鲜叶篓里翠色欲滴。活乡绘集“过去春茶卖完就闲了,富汉现在夏秋茶也成了‘香饽饽’,每亩茶园增收至少2000元!”村党支部书记蒋克明难掩喜悦。这个曾经因地理位置偏远、产业单一而挣扎在“空壳村”边缘的村落,如今因“国企带镇村”模式迎来转机——汉阴县乡村振兴集团旗下漩涡镇子公司发挥国企资源优势,引入能加工红茶的龙头企业,将茶叶采摘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9个月,村集体通过“统一管护、统一收购、统一加工”的差价收益,年增收达20万元。
国企的“带动力”不止于打通销售渠道。除传统种植加工外,公司通过整合2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3万多农户嵌入产业链,让茶产业带动了生态旅游、休闲观光等业态发展。在古色古香的吴家花屋景点旁边,一个简约的“花屋茶吧”映入眼帘,游客围坐桌前,品茗远眺梯田风光。“我们依托凤堰梯田景区,将茶园打造成‘茶旅融合’打卡点,主要就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,现在旅游旺季,光我们这个茶吧日均收入3000元。”漩涡镇国企负责人王伟介绍,国企不仅投资建设了加工厂房、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,更策划了“采茶体验”“茶文化研学”等项目,带动周边农户开办民宿、农家乐。数据显示,2024年,漩涡镇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500万元。
旧场新生:闲置资产变身“聚宝盆”的振兴密码
城关镇三坪村的鹦鹉养殖基地里,曾经废弃的猪场已焕然一新:标准化养殖棚内,400对种鸟正哺育幼鸟,旁边的放飞棚里,色彩斑斓的鹦鹉在天网下自由飞翔。“镇国企牵头流转土地、改造设施,我们负责技术和市场,每年支付租金加分红8万元,满产后年销售额可达1000万元。”基地负责人罗家骏指着规划图,“下一步还要打造鹦鹉养殖示范村,带动村民参与养殖,形成‘公司+农户’的全产业链。”
这是汉阴县盘活乡村资产的一个缩影。针对农村大量闲置厂房、土地等资源,汉阴县乡村振兴集团将全县642处5.03亿元经营性资产纳入统一管理,通过“国企+村集体+社会资本”模式实施市场化运营。在城关镇,国企代建的9个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已初显成效:前进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带动115户发展庭院经济,中堰村智慧大棚三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收近20万元,更重要的是,这些项目直接为村集体创造了稳定的资产性收益。“以前村集体想发展产业缺资金、缺渠道,现在国企当‘靠山’,我们不仅有了‘家底’,还学会了‘经营’。”城关镇三坪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勇说道。
机制创新:从“输血帮扶”到“造血共赢”的深层变革
采访中,“433”“136”等数字频繁被提及,这是汉阴探索的收益分配机制:镇子公司年收益40%归村集体分红、30%归国企、30%用于再投资;村集体收到分红后,再按“10%风险金、30%公积金、60%村民分红”进行二次分配。这种“国企让利、群众受益”的模式,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“无”到“有”、从“有”到“强”的跨越——2023年,全县142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258万元,较2021年增长155%,彻底消除“空壳村”,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达4个。
更深刻的变革在于发展逻辑的重构。汉阴县构建“1+10+N”全域布局:县级乡村振兴集团统筹顶层设计,10个镇子公司联动,N个特色项目激活“神经末梢”。在人才赋能上,国企从陕煤集团等单位引进14名管理专家,开展电工、电商等技能培训500余人次,培育出一批“田秀才”“土专家”;在风险防控上,建立资产负债监测预警机制,2023年全县国企负债率从93%降至75%,实现稳健发展。
共富愿景: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全域振兴”的生动实践
如今的汉阴,“国企带镇村”的溢出效应正不断显现:在城关镇中堰村,智慧大棚与研学基地结合,形成“采摘+体验+科普”的三产融合场景,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;在漩涡镇茨沟村,废弃的老计生站被改造成拓展训练基地,年租金收益7万元;在双河口古镇,国企策划的文旅活动让千年古镇焕发新生,游客量同比增长40%……这些变化的背后,是“国企做两端(前端抓资源整合、后端抓市场拓展)、合作社做中间(组织生产)”的精准定位。
“我们不搞‘一刀切’,而是让每个镇村找到自己的‘致富密码’。”汉阴县乡村振兴集团董事长章海介绍,通过差异化发展,各镇培育了“涧池烩面片”“汉阳蒸盆子”等特色品牌,建成京东物流陕南供应链中心等重大项目,推动富硒食品、农文旅等产业规模化、品牌化。2024年,全县国企代建项目带动村集体增收超400万元,一幅“村强、民富、景美”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从茶园到车间,从闲置资产到产业高地,汉阴的实践证明,当国企的资源优势与乡村的发展需求深度融合,就能激发出乘数效应。随着“国企带镇村”模式入选“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”并在全省推广,这场始于基层的创新探索,正为山区县域共同富裕提供可复制的“汉阴经验”。编辑:吴九九
编审:文婷 黄琪雅
终审:邹菲
- ·丁宁世界杯夺冠胜率高达百分之一百 丁宁参加过几次世界杯?
- ·天下財經週報:終結一次性塑膠產品,聯合國《塑膠公約》玩真的?|天下雜誌
- ·外资企业在华以创新助推“在中国、为世界”
- ·国网邯郸市永年区供电公司:童心筑梦生态路绿电点亮新未来
- ·米兰国际家具展流行趋势发布暨展位设计分享会
- ·两年产能有望增加约两倍 福莱特扩产提速加速行业洗牌,企业新闻
- ·晶科能源Tiger Neo系列组件全球出货量突破200GW
- ·厦门已连续52天无雨 干燥天气啥时能“解渴”
- ·泉州公积金微信公众号开通在线办理业务功能
- ·山水庄园水果罐头,一键品尝鲜果美味,动销持续火爆!
- ·日圓貶破160大關,可以換日圓了嗎?專家:貶值會持續|天下雜誌
- ·深圳市消委会春节期间消费投诉报告显示:旅宿、观影、网络连接、生鲜配送成投诉热点
- ·提升工程交付质量,业之峰都做了哪些事?
- ·展示海洋高新成果 厦门海洽会周五开幕
- ·“凯沃丰”不合格化肥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委会提起公益诉讼获法院支持
- ·高颜值好口味,妙果吨吨果肉果汁完胜终端市场!